
我是誰?十歲時的我和現在的我是同一個人嗎?
當我身上流的血不再是紅色時我還是人嗎?
當我的心臟被機械取代時,我還是人嗎?
當我的腦不再存在時,我還是人嗎?我還存在嗎?
回答這個問題,我們要先問「哪些因素不能決定兩個個體不是同一個人」。
名字相同很明顯的並不表示兩個人是同一個人。
外貌相同也不見得是同一個人。
那,什麼決定了一個人的本質呢?
技術?學識?財富?記憶?思維?
既使外貌不同,但是有著一樣的記憶,對周遭的事物有著同樣的反應,我們也能接受這兩個人是同一個人。
我們的「靈魂」(人的本質)就是基於兩點,記憶和對記憶的詮釋(感受與想法)。這兩者更改了任何一點,這個人就不是原來的人。
因此「十歲時的你」和「現在的你」是同一個人嗎?或許某些記憶一致,但是對事物的感受卻大不相同,因此應該不是同一個人吧?
進一步說,
若肉體不存在了,但是記憶和思維仍然存在,那這個人還活著嗎?還是「人」嗎?
為了生存,紅血被白色人工血所取代,臟器也將逐漸的被換成人工器官,但是我相信,人的本質沒有被改變,仍然會活的更好。
Tribute to Dr. Bruce Spiess of Virginia Commonwealth University who made the impossible, possible.